检验科医用显微镜的照明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透射式照明
透射式照明适用于透明或半透明的被检物体,绝大多数生物显微镜采用此类照明法。它主要有两种照明方式:
临界照明:光源经过聚光镜后,成像于物平面上。若忽略光能的损失,则光源像的亮度与光源本身相同,相当于在物平面上放置光源。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如果光源表面亮度不均匀,会严重影响显微镜观察效果。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光能损失少。
柯拉照明:柯拉照明解决了临界照明中物面光照度不均匀的缺点。使用柯拉照明可使物面得到均匀的照明。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聚光镜后成像于可变光阑上,再经聚光镜后成像于物镜的人孔处,标本得到均匀照明。同时视场光阑经聚光镜后成像于标本平面上,当改变可变视场光阑的大小时,物平面上的照明范围会立即跟着变化。
二、落射式照明
落射式照明适用于非透明的被检物体,光源来自上方,又称“反射式照明”,主要应用于金相显微镜或荧光镜检法。在观察不透明物体时,例如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金属磨片,往往是采用从侧面或者从上面加以照明的方式。此时,被观察物体的表面上没有盖玻璃片,标本像的产生是靠进入物镜的反射或散射光线。在某些G档显微镜中,不仅需要透射光照明,也需要落射光照明,如荧光显微镜。
三、暗场照明
暗场照明是用暗视场方法可以观察超显微质点,这些质点是指小于显微镜分辨极限的微小质点。在通常的阿贝集光器下面加一个环形光阑,将中间光线遮住,仅使边缘光线进入集光器。由于光线没有直接进入物镜,因此视场背景是暗的,可以做暗视场的透明体观察。这种照明对于线形或点形、细微结构透明体观察有较好的效果,如矽藻完皮、动植物的各种组织、血液和含有细菌的液体等。
四、其他照明技术
除了上述主要的照明方式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照明技术也应用于医用显微镜中:
明场照明:所有光源的光线通过聚光镜聚焦于标本上,在明亮的背景下形成深色的图像,是*简单的技术方法,适用于所有显微镜。
相位差照明:通过在聚光镜中使用“相位环”和物镜中使用反向“相位板”来改变光的路径,从而增强物体边缘和低折射率元素的对比度。这种成像方式需要一个装有特殊聚光镜和特殊相位对比物镜的显微镜。
偏振光照明:将一个偏光滤光片(偏光镜)放在聚光镜下面,另一个(偏光镜)放在样品上方的光路中。当旋转位于下面聚光镜上的偏振光镜片相对于插入到上面的偏光镜片时,所有偏振光被阻挡,图像背景看起来非常暗。光穿过载玻片上的各类具有屈光差的物体可呈现出双折射现象,从而在原本黑暗的背景下形成对比鲜明的物体。
综上所述,检验科医用显微镜的照明方式多种多样,这些照明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被检物体的特性、观察目的以及显微镜的具体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