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医用生物显微镜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下将按照分点表示和归纳的方式进行介绍:
光学系统:
无限远光学矫正系统,确保成像清晰。
齐焦距离需符合国际标准,通常为45mm。
支持明场、相差、暗场观察,并可扩展至偏光、荧光观察。
放大倍率:
放大倍率范围广泛,通常涵盖40-1000倍,以满足不同观察需求。
载物台与调焦机构:
载物台设计需考虑操作的便捷性和稳定性,如钢丝传动、无齿条结构等。
调焦机构需精确可靠,粗调与微调功能完善,如粗调行程每一圈为36.8mm,总行程量为15mm,微调精度达到2.5微米。
聚光镜与照明系统:
聚光镜需具有通用性和高数值孔径(N.A.),如N.A.≥1.25(油浸时),以适应不同观察方式。
照明系统应低功耗、长寿命,如采用LED光源,寿命可达60000小时以上。
观察筒与目镜:
观察筒设计需考虑观察者的舒适度,如三目观察筒,瞳距调节范围通常为48-75mm。
目镜需具备高视野数(如≥20),并配备眼罩以提高观察体验。
物镜系统:
物镜需为平场消色差物镜,以消除色差和场曲,提供清晰的图像。
物镜系列需完整,包括低倍至高倍物镜,如4X、10X、20X、40X、100X等,以满足不同放大需求。
其他特殊要求:
防霉装置:对观察筒、目镜、物镜等关键部件进行防霉处理,确保长期使用无霉变。
环保要求:所采用的光学元件需为环保无铅玻璃,并带有ECO无铅认证标识。
数码成像系统(可选):
对于需要数字记录或远程教学的场景,可配备数码成像系统,如配备500像素数字成像装置。
以上技术要求涵盖了病理科医用生物显微镜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特殊要求,确保显微镜在病理诊断、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能够发挥更好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