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用显微镜是怎么一步步变成我们现在这样常见的呢,接下来就由小编来介绍下,内容仅供参考哦!
显微镜是一种借助物理方法产生物体放大影像的仪器。发明于16世纪晚期,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很为重要的科学仪器。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其对组织损伤修复及重建的要求不断提高。手术医用显微镜对于成功完成高难度手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20年代,瑞典耳鼻喉医生率先将显微镜用于外科手术。
1876年,眼科医生Edwin Seamisch制作了一副辅助手术的配戴式放大镜,放大倍数只有2~8倍。1953年,OPMI 1 问世,虽然这台显微镜刚开始是为中耳手术设计的,但仍被认为是通用型显微镜的鼻祖。随后的几年里,经过不断的改进,手术医用显微镜开始在眼科中应用,主要是角膜、巩膜的眼科手术。
手术医用显微镜刚开始诞生时,其主要使用者一直是耳鼻喉科和眼科的医生。工业化的发展,使得显微镜进一步发展,电磁闸的应用,为手术显微镜提供了活动灵活的关节,让医生操作使用更加方便。之后,发展双目镜筒,让医生的颈椎得以保护。信息化的发展,使显微镜更加灵活。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的创新帮助医生更好设置和保存工作数据,直观地操控手术医用显微镜的所有功能。CAN(总线原理)保证通信顺畅,1986年德国电气商博世公司开发出面向汽车的CAN 通信协议,CAN 的高性能和可靠性已被认同,很好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船舶、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方面。光学助力让显微镜更加强大。红光反射,成为眼科手术的必备,专科化是手术医用显微镜的发展趋势。APO复消色差镜头,对彩色三原色光(红、绿、蓝)同时进行校正,解决因折射率和放大率不同出现的色差问题,使之呈现更好的成像。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眼科医用显微镜的发展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使用医用显微镜中,如果您遇到了其他问题,您可以网站留言或时直接电话咨询。下期分享内容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