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环节,依赖显微镜对体液、组织等样品进行形态学分析。本文系统梳理医用显微镜在检验科的核心应用场景,结合样品制备要点与观察技巧,为临床检验提供实用指导。
一、血液与骨髓样品分析
1. 血涂片形态学检查
典型样品:外周血、骨髓涂片
观察要点:
红细胞:评估大小、形态、染色深浅(如小球形红细胞提示溶血性贫血)。
白细胞:分类计数并识别异常细胞(如原始淋巴细胞提示白血病)。
血小板:估算数量并观察聚集状态(如血栓前状态可见大血小板)。
2. 骨髓活检分析
应用场景:
观察骨髓增生程度(如粒红比异常提示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识别肿瘤细胞浸润(如转移癌细胞或淋巴瘤细胞)。
二、体液与分泌物检测
1.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典型样品:离心后尿沉渣
观察要点:
管型:区分透明管型(正常)与病理管型(如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肾炎)。
结晶:识别尿酸结晶(痛风)或草酸钙结晶(肾结石风险)。
细胞: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及上皮细胞异常(如肾小管上皮细胞提示肾损伤)。
2. 脑脊液与浆膜腔积液
应用场景:
脑脊液中检测淋巴细胞增多(病毒性脑膜炎)或中性粒细胞增多(细菌性脑膜炎)。
浆膜腔积液中识别肿瘤细胞(如腺癌细胞提示转移性癌症)。
三、微生物与寄生虫检测
1. 病原微生物鉴定
典型样品:痰液、脓液、粪便
观察要点:
细菌:观察革兰氏染色反应(如革兰氏阳性球菌提示链球菌感染)。
真菌:识别假菌丝(白色念珠菌)或孢子(曲霉菌)。
寄生虫:检测卵囊(如疟原虫)或虫卵(如蛔虫卵)。
2. 药物敏感性试验
应用场景:
观察抑菌圈大小评估抗生素敏感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性)。
四、组织病理学初步筛查
1. 冷冻切片快速诊断
典型样品:手术中切除组织
观察要点:
评估肿瘤边界(如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
识别炎症类型(如肉芽肿性炎提示结核或真菌感染)。
2. 细胞学筛查
应用场景:
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识别异常鳞状细胞(宫颈癌前病变)。
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测肿瘤细胞(如肺癌细胞)。
五、特殊染色技术应用
1. 网织红细胞计数
染色方法:新亚甲基蓝染色
观察要点:计数含RNA的网状结构红细胞,评估骨髓造血功能(如溶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增多)。
2. 铁代谢评估
染色方法:普鲁士蓝染色
观察要点:检测骨髓细胞内铁颗粒(如缺铁性贫血时细胞外铁减少)。
六、质量控制与注意事项
样品制备规范:
血涂片需在24小时内完成染色,避免细胞退化。
骨髓涂片厚度控制在2-3层细胞,过厚影响观察。
仪器校准要求:
每月用标准血片校准显微镜,确保目镜测微尺精度。
荧光显微镜需定期调整激发光强度,避免信号衰减。
结果解读原则:
结合临床病史(如患者年龄、症状)综合判断。
异常结果需复检或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如流式细胞术)验证。
检验科医用显微镜的应用贯穿形态学诊断全流程,从常规血尿检查到肿瘤细胞筛查均不可或缺。通过规范样品制备、**仪器调整及临床信息整合,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依据。